新闻资讯
咨询热线
400-023-4865传真:400-023-4865
广袤沃野舒展锦绣新姿——从乡村振兴看晋中市农业现代化发新利体育展新实践
新利体育祁县东观镇马家堡村的麦田里,多台联合收割机正在作业 晋中日报记者 张浩亮 摄
沃野上,一片片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的高标准农田映入眼帘新利体育,呈现出一片平坦广阔的景象;大棚内,蔬菜鲜翠欲滴,花卉香气扑鼻,瓜果长势喜人,处处洋溢着增收的希望;村庄内,道路平坦、庭院整洁,和美乡村的气息扑面而来,振兴的欢歌越唱越激昂。
今年以来,晋中市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建设农业强市的重要任务,以粮食安全为基石、以“特”“优”战略为引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入推进各项重点工作落地达效,农业“强”的态势不断展现,农村“美”的面貌不断呈现,农民“富”的愿望不断实现,乡村振兴画卷精彩连连。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
前不久,寿阳县成功入选2023年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构筑起以“一站两中心四基地”为主干的有机旱作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实现灌溉节水50%、肥料减少30%、人工节约30%,核心区平均亩产增加30%。寿阳县玉米丰产技术也以“旱作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模式”被全国农技中心初步确定为“第二批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在全市累计推广10万亩玉米深松密植丰产技术和3万余亩玉米“品字型”通透式种植。
今年10月,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专家组深入寿阳县景尚乡贾豹村的玉米种植示范区进行现场测产,按照《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测算,该示范区实收面积4.02亩,实收玉米鲜穗7026公斤,折合每亩鲜穗1747.75公斤,出籽率达86.09%,鲜籽粒水分含量27.4%,按照国家贮粮标准玉米入库14%含水量折算,实收亩产量1270公斤,创全省玉米单产最高纪录。
寿阳县只是晋中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重农抓粮的一个生动缩影。各县(区、市)坚持把粮食稳产保供作为首要任务和“头等大事”,坚决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为重点,以推广适应丘陵山区和有机旱作农业机械化生产农机装备为手段,实施低山丘陵宜机化改造和高效节水灌溉园区建设,新建完成高标准农田6.97万亩。建设3个有机旱作科研示范基地和2个4万亩有机旱作生产基地,完成1.2万亩玉米制种基地建设,推动农业生产托管由单一环节向多环节全程托管拓展,由平川连片耕地向低山丘陵耕地拓展,托管总面积完成273.16万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高。
任凭风浪起,稳住“压舱石”。目前,全市夏粮已经丰收,收获面积9.7万亩,总产2682.97万公斤,单产276.57公斤,同比增加17.9%、18.7%、0.7%,实现面积、总产、单产“三增”。秋粮丰收已成定局,全年粮食总产稳定在15亿公斤以上新利体育,单产连续3年全省第一。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涌现出来,为高质量发展再添新亮点新利体育。
晋中市综合考虑11个县(区、市)区位条件等因素,破题蹚出“一片一带一圈”示范廊带建设经验,即在榆次、太谷、寿阳3个县(区)打造城郊百公里乡村振兴示范片,在祁县新利体育、平遥、介休、灵石4个县(市)打造平川百公里乡村振兴示范带,在榆社、左权、和顺、昔阳4个县打造东山百公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循环圈,以通道为轴线、以产业为依托、以村庄为单元,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有力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升级、广大农民增收致富。“一片一带一圈”示范廊带建设被选入中央党校全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成为全省唯一。
“片”上,太谷区作为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根据乡村发展的特点和优势条件,探索独具特色的院县融合、产业融合、产村融合、城乡融合“四融合”发展模式,在范村镇形成第一个省级拱棚园区,在小白乡建设全省最大的苗木花卉基地、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白皮松生产基地,壮大集体经济,实现产业带动,促进农民增收。
“太谷不仅获评国家乡村示范县荣誉称号,还承办了五届乡村振兴(太谷)论坛,论坛上汇集的重要理论成果、实践经验、方法路径等,对晋中市农业农村发展起到了有益的推动作用。”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武建林说道。
“带”中,祁县按照资源整合、元素融合的推进思路,实施省级酥梨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型项目,打造万亩生态湿地、万亩蔬菜、万亩药茶等万亩基地。同时,以王维水墨诗国小镇、中华梨园为载体,将“农业、旅游、文化”三种元素串联起来,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农耕体验等新型产业,丰富乡村旅游业态,深度推进三产融合发展。
依托乡村旅游项目,祁县古县镇东城村被评为“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勇说:“我们将继续围绕乡村旅游做文章,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村容村貌,打造农旅融合、文旅结合的乡村旅游示范村。”
“圈”里,2020年农业农村部将左权县列为全国四个“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试点县”之一。试点结束后,该县坚持用发展的办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带动农民稳定增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以前可没这么红火。过去的泽城村可是出了名的‘边、远、穷’小山村,比不上现在的光景。”在左权县麻田镇泽城村,操着一口地道乡音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富生对记者说,泽城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依托这些好山好水,挂牌成立了中国北方国际写生基地,实现“山水—写生—消费—产业”全链条发展,给村民带来多重收入。去年,泽城村人均收入达1.15万元,村集体收入达105.4万元,今年集体收入将突破200万元。
当前,全市“一片一带一圈”累计建设包含110个示范村、115个重点治理村、30余个农业产业园区、600余公里的乡村振兴示范廊带,全面构建起农耕醉人、农庄醉人、生态醉人、乡愁醉人、乡风醉人的“五醉图景”,正在推动乡村振兴不断扩规提质、向纵深发展。
走进寿阳县朝阳镇东河村,记者看到,阡陌之间一幢幢白墙朱顶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孩童们在宽阔的院子里嬉戏打闹,老人坐在屋檐下晒着太阳,一幅悠闲自在的田园风光。村民荣国瑞说,经过全面整治,村民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开展以来,晋中市瞄准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聚焦“硬件”,突出“软件”,深入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治理”行动,有效改善村居环境,切实提高生活水平,农村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从“一处美”到“一片美”,乡村开启“美颜”模式。今年“十一”假期,榆次区乌金山镇后沟村吸引了大批游客。这里村居整洁、山水宜人,令人流连忘返。这都源于后沟村切实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来打,探索出和美乡村建设的生动实践。
和美乡村不仅在焕然一新的人居环境中,还在充满活力的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晋中市扎实做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坚持把党建作为保障性工程抓实抓好,推动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塑魂”。在不断完善乡村建设“硬实力”的同时,晋中市着力推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建立议事协商制度,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积极推广“文明股”“红黑榜”“道德超市”等有效做法,营造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提升乡村治理“软实力”新利体育,让和美乡村更有“品质”。
百尺竿头扶摇上,沃野千里披锦绣。回首日日夜夜的辛勤耕耘,喜看农业农村发展的累累硕果,打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图景,振兴的乡村正成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稳定器”,为晋中市在转型发展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奠定了坚实根基。(晋中日报 记者 杨星宇)